從傳統的養生專書「黃帝內經」來看我們的健康,我們的老祖先認為人體的內部器官,主要是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所構成,也就是慣常說的「五臟」。但我們談的不光是西醫的肝臟和心臟等內臟器官,還包括了與人體機能或影響相對應的概念。因此,每個季節都有適合順節氣調養的臟腑。
【春】
適合養肝脾。根據中醫五行理論,肝屬木,可以多吃青蔥、春韭。肝負責控制血流和血量,能夠促進消化機能、有效代謝水分,以及調整精神。所以肝要是疲弱,就很容易情緒不穩或心情鬱悶。變幻無常正是春季的特徵。脾屬土,適當地多吃一些甘味食品,例如:山藥、大棗、甘蔗、香蕉,能夠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。。脾負責腸胃等消化器官的運作,讓水分正常代謝。此時的濕氣如果失調,會導致循環變差,因此春天也是身心容易感到疲憊的季節。
【夏】
適合養心。中醫指的「心」,不只是心臟,也與腦部以及自律神經有關。心主掌精神與意識,負責造血並讓血液循環全身。心情緊張睡不著、多夢、氣色不佳,都代表心的功能虛弱。夏季氣溫升高,非常炙熱的季節,按照中醫五行學說,紅色為火,入心,補氣血。因此,櫻桃、紅豆、紅棗、西瓜、番茄以上5種紅色食物,不妨在夏季多吃些。
【秋】
適合養肺。肺如果虛弱,就容易出現皮膚乾燥,或是喉嚨痛等呼吸器官不適的症狀。中醫師提醒,秋天天氣轉涼變冷,人的新陳代謝也趨緩,要小心禦寒,以免罹患感冒、咳嗽等。而原本就有過敏及呼吸道問題的人,秋天特別出現口乾舌燥、乾咳等症狀。中醫強調白色食物養肺。因此,銀耳、山藥、梨子、蓮藕、芝麻等這些白色食物,多吃有益。
【冬】
適合養腎。許多人一到冬天就會手腳冰涼,還特別容易感冒。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所致,腎的機能強健,則可調節身體適應嚴冬的變化,才不致新陳代謝失調而發病。中醫認為,色黑者入腎,黑色屬水,水走腎,想要補腎可多吃黑色食物,例如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木耳等,均能對腎有好的作用。